产业经济一季度结构性矛盾突出 产能过剩仍处高位-凯发真人网娱乐

产业经济一季度结构性矛盾突出 产能过剩仍处高位
发布日期:2017-06-13    来源:admin
   [ 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覆盖面和严重程度均处历史高位 ]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国产业经济一季度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本文数据来源于对约2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进行的季度调查。调查采用电话访谈形式,样本通过对国家统计局2008年经济普查规模以上(即销售额大于500万元)的企业按行业、地区及规模分层的随机抽样产生。      
   值得强调的是,虽然我们的调查只针对销售额大于500万元的工业企业,但500万元销售额并不是一个很高的门槛,涵盖了绝大多数的工业企业。而工业企业在除农业、房地产、金融的gdp中占比近50%。      
   一季度的新现象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国经济在一季度存在如下现象:      
   1.产业仍未走出低谷。      
   尽管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增长超出预期,工业增长较强劲,但我们的调查发现产业仍未走出低谷。一季度产业景气扩散指数为47,虽较上季度上升一个点,但仍处于轻度收缩。产能过剩持续为历史最高。      
   一季度产业景气指数主要受投资拖累。当被问到“当前是不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好时机”时,只有1%的企业认为“是”,74%的企业为“一般”,25%的企业回答“不是”,对应的扩散指数为38,仍远低于50的荣枯点。与此相应,仅8%的企业在一季度进行了固定资产投资。而扩张型投资更为罕见,仅占2%。      
   2.价格、成本持续有较大幅上涨,但涨幅小于上季度。      
   一季度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涉及30%的企业,扩散指数为64(与上季度类似:66)。价格上涨的幅度明显比上季度缓和,表现在有大幅价格上涨(大于10%)的企业占比远低于上季度(5%;上季度: 20%)。但价格上涨大于5%的企业比例与上季度类似, 仍然较高,为21%,(上季度:25%)。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超发货币必将形成通胀压力。使得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在过剩产能出清之前,对产业恢复不利。      
   一季度单位成本大面积上升,涉及近一半(48%)的企业,扩散指数为74(上季度:73)。单位成本上升的幅度较上季度有所缓和。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均有明显上涨,扩散指数分别为70和65(上季度分别为72和65)。      
   成本上升仍是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如图1所示,在产品价格上升超出5%的企业中,单位成本上升超出5%和10%的企业占比分别为87%和8%,远高于总体样本(21%和2%)。这又主要是因为原材料成本的上升,该项成本上升超出5%的企业占比16%,三倍于总体样本(5%)。同时,价格较大幅上涨的企业在生产量的变化和产能过剩方面和总体样本类似。这些都说明通胀主要是由于成本上升,而非需求拉动。      
   3.生产量扩散指数持平。      
   生产量扩散指数经过去年四季度生产量的首次扩张后,在一季度为持平(50)。官方数据中工业生产的扩张主要是由于国有和外资企业的拉动,二者扩散指数均为53。与此相应,大企业生产量处于扩张状态(扩散指数为53)。而民营企业——工业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与去年四季度相比,生产量并未扩张。      
   4.国有和民营企业差距有扩大趋势。      
   国有和民营企业的差距值得关注。如图2所示,国有企业在景气指数、经营状况对民营企业的优势在近期有扩大趋势。生产量和投资在经过了过去2年的减产能之后,均在去年四季度优于民营企业。      
   最后,近期受到关注的出口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在去年出口量有明显下降,相比之下增长明显。而民营企业出口去年未有收缩,一季度也处于持平。因民营企业在工业企业中占绝大多数,总体的出口量指数也为持平。      
   5.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效应不足以解释一季度工业生产的上升。      
   近期对一季度工业生产的讨论多认为房地产和基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和房地产直接相关的企业,如水泥、建筑类金属制品、钢铁、煤炭占比很小,只占总体样本的6%。而且,它们大多仍处于不景气状态:除建筑类金属制品,扩散指数均低于整体水平。生产量则处于持平至小幅收缩。同时,它们的产能过剩程度仍高于总体样本。      
   面临的挑战及重点      
   1.行业分布方面:     
   景气指数位列前三的分别为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2)、医药制造业(59)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57)。其中医药制造业自2015年一季度以来一直名列行业景气指数前列。本季度后五名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9),非金属矿采选业(40),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4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42)及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42)。自2015年一季度以来的9个季度中,非金属矿采选上榜7次,其中4个季度名列倒数第一。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及皮革、羽毛和制鞋业同样上榜7次。      
   2.面临的挑战:      
   产能过剩继续成为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其次为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以及政策。      
   一季度67%的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供大于求,与上季度基本持平。反映国内需求不足的扩散指数为83,连续第五个季度维持在历史最高点。1/3的企业表示产能过剩超过10%(上季度:32%),13%的企业产能过剩超过20%(上季度:14%)。而且企业不认为下一季度过剩程度会有好转。      
   产业经济的第二大挑战是,成本上升自去年四季度开始随着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上升而变得较为突出。      
   最后,融资自2014年二季度我们开始本调查以来一直不是现阶段产业经济的瓶颈。本季度仅有3%的企业认为融资是制约因素(2016年3%~4%)。与此相应,仅有4%的企业认为资金不足,而绝大多数资金不足的企业(96%)是生产性,而非扩张性资金不足,3%是因亏损而造成资金紧张。这些都意味着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宽松的货币政策无法真正提振产业经济。      
   尽管一季度gdp增长超出预期,工业总量增长较强劲,我们的调查显示产业未走出低谷。生产量虽总体上升,但系国有和外资企业拉动,而民营企业——工业企业中的大多数,生产量并未扩张。价格、成本持续有较大幅度上涨,尽管涨幅小于上季度。此外,国有和民营企业在景气指数、经营状况和投资方面的差距有扩大趋势,值得关注。      
   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覆盖面和严重程度均处历史高位。      
   这些发现都说明产业经济结构性问题仍较为严重,今年的供给侧改革仍应以去产能为核心,同时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整体竞争力。此外,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宽松的货币政策无法真正提振产业经济。过去两个季度通胀压力明显,不利于产业恢复。
   (作者系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金融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网站地图